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北京國文融創(chuàng)文化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協(xié)辦的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經過初評環(huán)節(jié)的嚴格遴選,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百強案例名單出爐。
陜西5家文博單位的社教案例入選“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百強案例”,分別是西安博物院聯(lián)合蘇州和云觀博有限公司共同報送“重回大唐”系列社教研學課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報送“博悟·關愛”系列公益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報送“秦兵馬俑多維融合型深度研學活動”、陜西歷史博物館報送“盛世壁藏”研學課程、延安革命紀念館報送“一起向未來——紅色體育進校園”品牌教育項目。
據(jù)悉,該評選活動面向全國宣傳、教育、文化、文物部門和文博單位、教育機構及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征集近年來各地利用文物、博物館及文化與自然遺產等資源自主策劃實施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社會教育教學活動案例。共收到來自全國25個省市共計240項申報案例材料。初評采用函評的方式,本著公平、公正、權威、規(guī)范的原則,邀請文博專家對案例材料進行嚴格審閱,最終遴選出100項社教案例入圍復評。
“重回大唐”讓文物在孩子們心中“活起來”
西安博物院“重回大唐”系列社教研學課程,以西安博物院薦福寺遺址、小雁塔以及西安博物院展陳為主要內容進行設計,配套優(yōu)質的教育文化產品和數(shù)字化創(chuàng)新產品,增強了學生在博物館學習的趣味性、互動性和體驗性!爸鼗卮筇啤鄙缃陶n程成為家長們?yōu)楹⒆觽兪走x的課外教育活動之一,該課程也讓文化遺產和館藏文物在孩子們心中“活”了起來。
“重回大唐”系列社教研學課程,包含文化遺址探索、展廳研學、美育課程、知識課程以及博物館進校園等多種課程形式,配套豐富多樣的優(yōu)秀文化產品,可進行模塊化編組,也可根據(jù)展覽、場地等實際情況進行部分內容增添、更新與替換,使課程能夠保持多樣性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該課程分為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含《畫西安》AR繪本、“重回長安”系列AR社教繪本、《長安人家的一天》研學手冊、“薦福光影”AR探索卡等紙質媒介,也有AR眼鏡、AI智能機器人等輔助社教研學的數(shù)字化服務,還有藝術體驗材料等實物教具,推出以來該課程受到諸多學生家長的歡迎,成為傳播西安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社教案例。該社教研學課程從多維度實現(xiàn)文化遺產、展覽與社教的創(chuàng)新融合,是西安博物院社教項目體系中的一次突破性實驗,豐富了西安博物院教育課程體系,打造了具有西安博物院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系列社教研學課程。
“博悟·關愛”讓博物館文化惠及民眾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博悟·關愛”系列公益活動,以“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為目的,利用漢陽陵文物和文化資源優(yōu)勢,在全國助殘日、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國際聾人日、國際盲人節(jié)、國際殘疾人日分別舉辦“博物館之幻”“博物館之謎”“博物館之視”“博物館之觸”以及“博物館之儀”五場針對不同學生的主題活動。
該院針對行動不便的人采用“走出去”的形式,現(xiàn)場講解并結合漢陽陵VR實景體驗身臨其境和感受漢文化的博大精深。針對有聽力障礙的人群采用“請進來”的方式,該院專門為其拍攝漢代體育活動系列手語視頻,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漢代體育活動的起源、演變和活動規(guī)則,而通過體驗漢代體育活動射箭、投壺,讓他們感受體育文化的魅力。針對有視力障礙的同學們,教育員通過講解著衣式陶俑、塑衣式陶俑、動物俑等漢陽陵高仿文物,通過觸摸并分享觸摸感受,讓視障群體也能夠“參觀”博物館,感受博物館之美,感受大漢文化。
“博悟·關愛”系列公益活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公益屬性和全民教育功能的積極實踐,通過文化主題課與動手體驗相結合的教育方法,讓同學們學習博大精深的漢代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博物館的力量讓老年群體和特殊人群的生活更美好,讓博物館文化惠及民眾。
深度研學立足秦俑秦文化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兵馬俑多維融合型深度研學活動”依托秦文化資源優(yōu)勢,以多維融合型思維為設計理念,通過線下學習傳統(tǒng)文化、動手體驗活動、探索博物館教育新路徑,結合線上研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多維思辨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該研學項目由秦陵博物院社會教育部專業(yè)的博物館教育團隊策劃,并邀請院外專家審定完善,實施開展由博物院專家、資深講解員、優(yōu)秀教育員參與完成,為原創(chuàng)性的、多維度的深度研學活動。
研學活動注重多維度融合,涵蓋歷史、文化、科技等多領域,內容包括知識學習、團隊協(xié)作、個人動手實踐、體力訓練、數(shù)學的應用、表達訓練。在完成研學項目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除線下活動課程外,還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實施線上課程內容。同時,根據(jù)研學團隊的時間長度和興趣選擇,搭配不同的活動內容。調整了原有以答題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手冊,而采用自主探究式手冊制作,如針對初中以上學生的銅車馬博物館研學手冊是“去偽存真——你不知道的銅車馬”,選取調研獲得的公眾對秦陵銅車馬討論熱度較高的話題,引導學生進入展廳實現(xiàn)自主探究答案的場館式學習,正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秦兵馬俑多維融合型深度研學活動”立足秦俑秦文化,以培養(yǎng)新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具備的多重素質為著眼點,設計實施更多主題研學活動來傳承、發(fā)揚、展示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
“盛世壁藏”為青少年構建菜單式學習資源
為深入推進博物館服務體系建設,實現(xiàn)博物館與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機銜接,推動博物館助力“雙減”,持續(xù)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課后服務,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了以唐墓壁畫為主題的原創(chuàng)研學課程“盛世壁藏”。
該研學課程由陜歷博和聯(lián)合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共同開發(fā)。課程以唐墓壁畫為基礎資源,分為初識壁畫、唐代服飾、美食美器和保護修復四個主題共八節(jié)課程,包括四節(jié)線上VR課程、四節(jié)線下課程,并根據(jù)課程內容研發(fā)課程教材及專屬材料包,幫助其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課程任務。
課程依據(jù)青少年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素質教育要求,對標學校教育,為不同階段的學生構建出豐富的立體式、菜單式學習資源。從壁畫背后故事的展示、本身文化內涵的解讀、當今時代價值的詮釋等多個維度進行闡釋,以一系列富有時代性、趣味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研究課題進行呈現(xiàn),引導學生了解唐代歷史文化、感知大唐風華的同時也能切實提升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一起向未來”傳承紅色體育精神
延安革命紀念館通過探索“紅色+體育”新模式,以“開學第一課”為契機,用心打造精品課堂“一起向未來紅色體育進校園”,將延安時期的紅色體育精神帶進校園、帶進課堂,通過講述“延安時期的紅色體育”、北京冬奧會故事,設計冬奧知識問答,制作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等環(huán)節(jié)多點聯(lián)動、突出實效,追求“加強體育鍛煉”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雙實效,推動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一起向未來紅色體育進校園”教育案例,按照歷史和社會學科等課程標準和繼承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結合新穎獨特理念和符合青少年身心等特點,設計出關于延安紅色革命歷史文化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學科和社會教育學科。通過走進各大高校,為同學們講述《延安時期的紅色體育》、北京冬奧故事和制作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將冰雪運動帶進校園、帶進課堂,讓學生們在開學第一課了解冬奧知識、學習紅色體育精神,幫助同學們了解延安時期的紅色體育,傳承紅色體育精神。(記者 趙爭耀 通訊員 馬鳳霞)
責任編輯:李一璠